阳春三月,生机盎然。登上红安县华家河镇熊河村迎架山,犹如进入一个原始森林,十八个山包二十五个山洼的松杉林,撑出一片绿色的天。小鸟在树间吱喳,野免在林间欢跃。谁也不会想到,36年前,这座山曾是只见石头和杂草的光秃山。让这座光秃山变成“绿色宝库”的是83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熊厚继。他 36年如一日,挖山不止,植树不息,护林不懈。累计造林500亩,为村集体创造财富200余万元,自己却还是一贫如洗,群众称他为:为大家活得更好的人。
(一)
时间追溯到70年前,给熊河村大地主放牛的少年熊厚继,不堪忍受土豪烈绅对穷苦大众的欺压,在14岁这年,邀几个放牛娃参加了革命,后进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独立团侦察连当侦察兵。在腥风血雨、艰苦的战争年代,熊厚继除炼就出一副铁打的身骨外,还磨炼出了为正义而战,以大局和他人利益为重的优良品质。有一次,熊厚继所在的侦察班在进入河南省雀山日军占领区进行侦察时,被日寇发现并追击,熊厚继让其他战友迅速撤退,自己断后掩护,使战友们安全脱险,而自己却被子弹穿伤小腿,至今疤痕仍清晰可见。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熊厚继因病不能继续作战而退伍。回到家乡熊河村后,他还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参加了当地武工队,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有一次,武工队一个队员企图强奸当地一名农妇,被熊厚继发现,嫉恶如仇的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提枪就扣动了板机,险些出了人命,为此受到了组织的处分。事后,熊厚继笑着说:打坏人我可没错,错就错在没及时报告领导,让组织处理。
(二)
新中国成立后,熊厚继放下了手中的枪,拿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锄头。他所在的熊河村,地处鄂东北红安县西北部大山之中。解放初的熊河村,耕地少,山大山多极为贫瘠,群众天天厮守着人平不足半亩的耕地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苦日子。
转眼到了1970年,时任大队队长的熊厚继,建议大队开发荒山找富路,绿化家园利子孙,得到干群一致拥护。当年,全大队所有干群苦战两个月,在五村交界处的光秃的迎驾山上开发松杉基地500亩,发动群众到深山老林挖回树苗栽上了山。然而好事多磨,栽上山的树苗,由于管理不善,树苗不是干死,就是被牲畜损毁,还有的被邻村人砍去做了柴烧,不到两个月时间,新栽上山的成活树苗所剩无几,安排在山上护林的两个群众也打了退堂鼓。
其时,年近五旬的熊厚继看到频临荒废的新基地,心痛如绞。他找到大队书记说:照山的事,就交给我吧。支书说:你腿负过伤,年纪也快到50岁了,能吃得消?熊厚继激动起来:过去我们打江山为么事?不就是想让大家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吗!如今,我们植树造林又为么事?还不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能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就不信照不住这座山!得到同意后的熊厚继老人,辞去了大队长职务,在众说纷芸中,孤身一人挑着锅瓢碗筷、锄头、铺盖于1970年冬登上迎架山,搭上茅棚安了家。从此以后,熊厚继便以山为家,以植树造林为业,开始了他36年如一日把山当家守、把树当儿抚的绿化荒山生涯。
(三)
照山护林,首先山上要有树。上山后的熊厚继先对幸存下来的树木精心管理,去杂、培土、整枝、施肥。第二年春,迎驾山上稀稀疏疏的撑出几抹绿荫,但它们终究遮不住山山岭岭的荒芜。熊厚继老人犯愁了:按大队要求,照山有护林的职责,却没有重新栽植的义务,可眼下守着这光秃山有么意义呢!大队把这片山交给我照,虽说是出于自愿,但也是大家对的信任,不让山绿起来,我也愧对熊河的后辈子孙啊!熊厚继决定护管栽并重,用晚年全部精力,把迎驾山500亩荒山变成熊河集体财富的“绿色银行”。
说干就干,时不待我。熊厚继老人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垦山、植树、护树的艰苦劳动,他用最简单的鹤鸣锄、圆口锹,将土壤深挖一遍,理出草根,然后抽槽、挖坑,遇到岩石,他也要细细地叨,不在石头上挖出石坑决不罢休。有时几天功夫,就要挖废一张锄头。渴了带的水喝完,就喝山涧的泉水;饿了,连草根都嚼。为缓解疲劳,换换口味,熊厚继在垦复出一片山后,就扛着冲担、锄头,走十余里山路,到深山野林里挖树苗、采树种,挑回山后,栽上树苗,播上树种,自己育苗建苗圃。为保证新栽上的树苗成活率高,熊厚继老人还要往返三四里山路从山下小溪挑水上山浇苗,遇到雨季,地下水充足的时候,他就在山洼里筑埂蓄水、挖泉取水。至今,当年熊厚继老人挖掘的取水抗旱浇苗的泉眼还随处可见。从垦山到栽树护树,栽完树又垦山,如此周而复始,熊厚继老人像一只春蚕一样,不断地吐丝编织着绿色的家园。
(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迎驾山500余亩荒花山已基本绿化,先期栽下的树木已翳翳成材。这时,风雨已无情地摧毁了老人的第三间草棚,村干部请来石匠,用熊厚继老人垦山挖出的石头,在山的半中央依山傍势造起了两间石屋。有了新家的老人过起了“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的生活。
照山护林重在防偷。其时,已成林成材的迎驾山,成了周围老百姓眼里的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也成了不法分子眼里的一块肥肉。为了防人偷树,熊厚继养了几条狗,每天夜里,从过去巡山一趟增加到巡山两趟。当山下村子里灯熄人休的时候,熊厚继老人却要唤上狗,披上蓑衣戴着斗笠,手持电筒在林间高一脚低一脚地巡逻,两个来回下地往往东方已破晓。遇到下雨飘雪的日子,就更让人够呛,在林子里穿棱,累得人腰酸背痛,要想休息一会,坐下就是一身水。回到石屋里,生起火烤干衣服,喝口酒,缓口气又得回到林子里······几十年的护林照山生涯中,熊厚继老人很少脱衣睡过安稳觉,加之山间地气重潮气大,老人身患湿症,身上经常长疮。几十年里,迎驾山大大小小的山包本是荆棘从生,可老人硬是在山上踩出了通往石屋的许多条林间小道。
1984年秋的一天深夜,熊厚继带着狗巡山走完一半路程时,几条狗突然狂吠起来,并向一片丛林中冲,熊厚继立即意识到有人偷树,便不假思索地跟着狗往前追。由于是下坡路,加之跑得过快,手电光又不足,熊厚继被树丛缠倒了,连打几个滚,最后,额头划破,在鲜血直流的情况下,老人忍着痛,在狗的帮助下,撵跑了几个盗树贼。直到第二天,老人才到山下的卫生所处理伤口,赤脚医生为他连缝7针,才把绽开皮肉的伤口拉笼。如今,老人额头还刻着深深的伤痕。
(五)
熊厚继老人一生寂寞。年轻时爱说爱笑的他,自上山照山造林后,一年到头与山与树朝夕相处,几乎是与世隔绝,加之养的几条护林犬极其凶猛,一般人是不敢靠近的。故而,十天半月,熊厚继老人都难见到一个人,更谈不上与人聊天解闷。白天还好点,站在山上可以极目远眺,观赏山下村庄的炊烟和田畈里忙碌的人影,听听山下传上山的喧闹声。最难熬的当属夜深人静之时,莫大的野山野洼除了虫鸣和野兽的嚎叫声外,再就是风声和树涛声。为了缓解寂寞,老人自编自唱山歌,经常对着山和树喃喃自语。后来,老人用捕猎的野免和山鸡同别人换来一个微型收音机,随身带着,在石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下听,在巡山小息时也听,睡觉时也拿出来听,听新闻听歌曲,最重要的是听天气预报,以便按天气安排规划自己第二天的活路。天长日久,熊厚继老人习惯了寂寞,习惯了沉默,习惯了与山与树默默地沟通和交流。
其间,熊厚继植树护林快到六旬之时,村里好心人为解决老人的孤独问题,介绍并让老人抱养了村里一个青年为养子,已经成年的养子陪熊厚继老人在山上呆了两年后,老人便为养子娶了媳妇,并为他们在山下村子里安了家,他自己依然守护在山上,继续过着孤独的生活,与山交流,与树为伴。
(六)
熊厚继老人奉献一生,一生清贫。有人给熊厚继老人守护的迎驾山这片山林算了一笔帐:36年内,村里通过有计划地间伐,已出售成材杉木和松树 2.5万余株,收入50余万元。目前还有近5万余株成材松杉树,市场估价可创值150万元,累计财富在200万元以上。36年来,为绿化这片山林,熊厚继先后共投入开发资金近1万元。在石屋的角落里堆砌的一堆废弃的锄头、铁锹和手电筒,就是老人垦荒护林照山的真实写照。可是,老人一生虽身居“绿色宝库”,可他又得到了些什么呢?大集体的时候,大队按工分付给他生活口粮,如今,每年的护林收入和新四军优抚金加起来一共也不足4000元。1983年,村委会鉴于熊厚继老人付出太多,收入太少,决定将山上的树给些股份让老人支配。熊厚继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住在山上,吃集体的,用集体的,自己只是栽栽树,护护林,照照山,一年到头又要不了好多花销。再说,国家还年年付给我不少的优抚金,我要那么多钱做么事。何况,村集体现在也不是很富裕,你们只要把山上的收入用在刀刃上,多为群众做些实事,让大家都富起来,日子过得好起来,我就满足了。
1993年冬季的一天,熊厚继老人过去的一个老战友盖房子想跟他要棵大点的杉树做屋梁,上门时特意提了两瓶好酒,两个老战友兴奋地喝完酒吃完饭后,熊厚继听说战友是来要树的时,沉思了很久才为难地说:“我只有照山护林的权力,没有批树砍树的自由,再说,你我都算是老革命了,你总不至于让我给你偷棵树坏了名节吧!要不这样,你到村里去批个条子,钱就算在我的名下,到时我帮你拣棵直的。”老战友听了熊厚继一席话,羞红着脸走了。
2002年底,已有几个小孩的养子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时意外死亡,于是,帮助儿媳抚养照顾孙儿孙女的重担落在了已年近八旬的熊厚继老人身上。身处艰难困苦中的他,白天下山帮儿媳种责任田,晚上依然拄着拐棍上山护林,在孙儿和孙女交学费都困难的情况下,熊厚继老人都没有动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替集体守好这片山林,替自己守住这份骨气,永远保持新四军的本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