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吃面,面条都一样,是机器里轧的,但“浇头”则名目繁多,葱煎大排、五香鳝鱼、爆鱼块、油焖虾、炒三鲜……做出些名头的,如庆丰园,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也有单做一样“浇头”的,比如羊肉面。 羊肉面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主要是羊肉的加工过程。羊选壮山羊,灶须老虎灶,头煮一遍,加葱姜白萝卜去臊,火力先猛后文,让汤中吃进肉鲜,炖到骨酥肉糜加桂皮、茴香等香料二煮,二煮火力先文后猛,让香味融入肉中。 苏州一地,以藏书、双凤两家的羊肉面最为出名。羊吃百草,羊肉性温热,民间认为只宜冬令食补,其余三季则会增邪火、伤心脾,于身体无益。从冬至到立春,各家羊肉面馆陆陆续续在各乡各镇开张,一交春分,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比之下,浒浦羊庄是个特例。 偏安于虞城小镇的浒浦羊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却是家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和其他羊肉面馆不同的是,浒浦羊庄不拘时令,四季常开。食客们都知道,浒浦羊庄熬的是“百草汤”,这“百草汤”健脾养胃,专辟寒邪。因此,浒浦羊庄四季门庭若市。 这是解放前的事情,那时浒浦羊庄当家的姓胡,叫胡得柱。浒浦羊庄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从制作工艺到“百草汤”配方基本上都集大成于一身。胡得柱临终前将羊庄生意交到独子胡凌风手上时,恰逢乱世,胡凌风又是个纨绔子弟,老子在的时候羊庄还能勉强维持,老子一撒手,也就只差一口气了,挣来的钱,也多半给胡凌风祭了大烟。 胡凌风常以正统自居,对藏书、双凤面馆指手划脚,还大言不惭地放下话来:“那些家面馆,支起了灶头,谁都能开起来。有谁敢出去再开一家浒浦羊庄?那就是庆丰园的下场!” 庆丰园的掌柜曹清才看好浒浦羊庄的特色,几次三番带上厚礼希望合作,却被胡得柱拒于千里之外。胡得柱手下有个伙计,深得胡得柱的器重,胡凌风当家后经营不善,他只能另谋生路去了。曹清才闻得这个消息,立马重金相聘,在庆丰园挂出“浒浦羊肉大面”招徕吃客。开初的时候,生意还好,隔几天就门可罗雀了。一问,竟说庆丰园是挂羊头卖狗肉,吃来吃去,没吃出一点儿浒浦羊庄的味道。 胡凌风再怎么把这番话翻来覆去地说,也摆脱不了生意上一落千丈的厄运。浒浦羊庄这块牌子重新响亮起来,已是他的女儿胡可盈出落得亭亭玉立能站灶头的时候了。有人说,浒浦羊庄能重新叫响,一半是托了祖宗福荫,一半是胡可盈这丫头长得俊俏,招人。 十七八岁的胡可盈往羊庄里一站,能生生让过路的客人刹住脚拐进来喝碗羊肉汤。胡凌风这个时候已经不露面了,偶尔从里间能听到他急促的咳嗽声。但是,“百草汤”是必经他手熬的,丝毫不能有半点儿差错。羊庄里还有个伙计,是浒浦乡下羊倌家的孩子,小名青皮,人生得木讷,叫一叫动一动,胡凌风就看中了他的老实。 吃客中,有讲究的。城里不知谁家的一位年轻少爷,开着车,几乎天天都赶来吃头汤面。每天早上天蒙蒙亮,青皮还蒙着睡眼往灶堂里填柴的时候,少爷就来了,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水烧开,看着身段袅娜的胡可盈下面条。头汤面清爽,吃着不腻,少爷还特挑,免青、免红,滴一线麻油,切一盘羊肉,偶尔还会要一壶花雕。少爷吃完的时候,羊庄里生意也就差不多开场了,他也不急着走,还要和一些相熟的客人聊会儿山海经,不时就拿余光去瞟一眼在灶上忙碌的胡可盈,胡可盈的脸刷一下就红了。 有一天下雨,羊倌家出了点儿事,青皮告假回了家,就胡可盈一人在羊庄里忙前忙后。少爷“嘀嘀嘀”开着车来了。店里就他们两人,开始的时候,少爷还规矩地坐着,慢慢眼光就异样了,他绕到胡可盈身后,一把抱住了她。胡可盈脸涨得通红,又不敢声张,只是紧紧抓住他的手,少爷劲大,手直往胡可盈的衣服里钻,不知所措的胡可盈回头就在少爷脸上掴了一掌。少爷愣在了那里。 胡可盈低着头,小声地说:“你若真想要我,就托个保媒的人来!” 少爷顿时欣喜若狂,冷不防在胡可盈脸上啄了一下,面也顾不上吃,开上车“嘀嘀嘀”跑了。 第二天少爷没来,却来了庆丰园的老板曹清才。他这次不是来谈合作的,却是为儿子来提亲的。胡可盈这才慌了手脚! 胡凌风不松口,胡可盈也咬住不放,父女僵持了个把月,胡凌风先败下阵来。 胡凌风有个条件,就是胡可盈不得将浒浦羊肉大面和“百草汤”配方带入庆丰园。 胡可盈出嫁那天,胡凌风正式收青皮做了义子,对外宣布是浒浦羊庄第六代传人,也有个条件,就是青皮得为胡凌风养老送终。 如今,浒浦羊庄也像藏书、双凤面馆一样遍地开花了,只是一交春分,同样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年浒浦镇上那家老字号,除了那口硕大的老虎灶还在,也早就物是人非了。 倒是庆丰园,成了全虞城浒浦羊肉大面的唯一正宗,不拘时令,天天宾客盈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