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谷的古老文化是一 脉相承的。第四个研究者认为,这个符号画的是一个人。 一个符号引出这么多有趣的见解,它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呢?大老鼠、美洲豹、还是猴子?亦 或是人?人们对科学家众多的意见分歧简直无所适从。 岛民们说,有一块条板记载了这样一则神话:一个叫赫克的人曾在岛上筑路,道路象蜘蛛网 一样穿过全岛,伸向四面八方,赫克自己住在小岛中央。但岛民们谁也不知道,这些道路的 起点和终点在那里。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道路,海洋考古学家进行了坚固的努力。潜水员们身穿绿色潜水服,背着 氧气瓶,带着长鼻子的面罩,一手拿着船灯型的照相机,另一只手则优美地舞动着,沿着岛 上的道路向海中走去,皮鞋在宽阔的路面上发出“咔、咔”的响声。尽管他们找了很久,但 仍没有在水下找到什么道路,路一到岸边就断了,接下来的则是突兀峥嵘的山崖、五颜六色 的游鱼和深深的海底裂缝,海底斜坡陡地伸向深邃的海底深渊。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道路是存在过的,只不过后来沉入到水下去了。潜水员们没有到达那 样的深度,因为道路沉的太深了,他们无法到达。而且,下沉的道路也变了形,连岸边的断 崖也严重变了形。但这只是一种设想,人们始终没有找到这些道路存在的证据。 上个世纪末,法国学者捷尔列恩·吉·利亚古佩利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说科哈乌·朗戈— 朗戈文字,可能同印度南部所发现的铭文有关。我们知道,印度斯坦的历史是从雅利安人开 始的。而在本世纪初,考古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印度河谷发现了雅利安人来到印度 之前就已存在了几百年的城市,还有至今无法解读的古代象形文字。 捷克人种志学家洛乌科特卡研究了这些文字后,认为它同科哈乌·朗戈—朗戈文字十分相似 。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了匈牙利的研究者封·赫维希。1932年,赫维希在法国巴黎铭文 科学院作了一个轰动一时的报告,说印度斯坦象形文字中有100多个符号同科哈乌·朗戈— 戈文字完全相同。在以后的研究中,赫维希又把相同符号的数目扩大到175个。他认为,只? ? 有400多个符号的印度斯坦象形文字中,有如此众多的符号同复活节岛的文字相同,这绝不 是偶然的巧合了。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罗伯特·哈利涅·赫列捷恩有进一步指出,复活节岛的文字不仅同印度斯 坦的象形文字相似,而且同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和东南亚的图画文也有相似之处。 另外一些苦学家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说,印度斯坦的文字符号和物质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00 0年前,而复活节岛的文字只是在公元500年时才出现。两者相差如此之大,很难说这两种分 别属于不同历史时代,相距13000公里之遥的文字有着内在的联系。 早在100年前,解读复活节岛文字,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一派以英国著名的科学 学家托马斯·赫胥利为代表,主张科哈乌·朗戈—朗戈根本不是什么文字,而是用来编制织 物的某种独特花纹,是装饰图案的一种符号,是帮助人们记忆的一种手段,是地方艺术的遗 迹,是刻树艺术中小花饰的汇集,也是当地绘画艺术的纪录,即每个符号同咒语和一定的句 子或词语的组合有关,句子又同每幅图画有关。至于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也不是当地 居民刻写的,而是被海流飘送到复活节岛上去的。大多数科学家都不同意它的看法,认为科 哈乌·朗戈—朗戈是某种语言文字,只不过现在人们还不了解这种文字,而且这种文字的表 达方式也很原始,现在已经废弃不用罢了。 在解读科哈乌·朗戈—朗戈文字的研究中,列宁格勒的一位学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位学 生叫鲍利斯·库德利亚弗采夫,是列宁格勒人类博物馆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在苏联卫国战 争爆发前不久,鲍利斯·库德利亚弗采夫在一次小组例会上发表了一种看法,他把俄国科学 家米克罗霍·麦克拉依所得到的两块条板加以对照,发现上面的文章完全一样。他又把这两 块条板同圣地亚哥博物馆所收藏的条板临摹本相对照,发现内容也一样。他断定,这一系列 符号已经组成了文字。 不行,战争夺去了这位年轻研究者的生命。战后,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列德洛格公布了这位大 学生的研究成果。奥列德洛格认为,“科哈乌·朗戈—朗戈符号表明,这种文字还在形成之 中,它在某种程度上同埃及早期王朝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比较接近,而埃及当时的文字也才刚 刚形成。” 继他们之后,列宁格勒民族学院的布基诺夫和克诺赫佐夫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认为,复 活节岛文字是某种有声语言,它的基础同古代东方的文字,例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 的象形文字的基础是一样的。他们还在一块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上发现了记载着从后裔 到祖先的家谱,还有岛上老人所讲的故事的确切记载。1956年5月19日,他们在全苏民族学 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年他们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美国人口国际会议上作了发言。 苏联《民族学》杂志刊登了他们的论文,新西兰《波利尼西亚社会》杂志又全文转载了此文。 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依勃拉那·格雷索认为,“在这些长期以来就讨论的复活节岛 文字之谜中,我们并未看到任何难题,因为我们从未认真地思考过这些迷。而那些想一鸣惊 人的少数人根本就不懂得这就是象形文字,所以他们就失败了。现在,苏联研究人员开始严 肃地研究这一文字,对这些象形文字有了明确的概念。看来,取得最后成果仅仅是个时间的 问题了。” 但是,解读科哈乌·朗戈—朗戈文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复活节岛文字同一般的文字截然不 同,它没有虚词、冠词、语气词和其他的语法标志,而仅仅是用一个象形符号来代表一个词 。这不同于其他用几个音节组成一个词的语言。数学统计表明,最经常使用的那些表达语法 标志的符号,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最常见的前置词、语气词、连词等,在复活节岛的文字 中却找不到。这些词在文章中都是重叠使用的,而波利尼西亚中的语法标志却不同,重叠使 用的只有词干和词根的词义部分。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判读科哈乌·朗戈—朗戈文字就不应从语法入手,而应把词义和文章的 内容作为主攻方向,从文字符号在每行中的分布情况和重复组合的符号的分布情况入手去进 行研究。 结束语 一位上了年纪的爵士夫人在临上飞机时,对她的旅伴说:“小岛象一顶波拿巴的三角帽。两 座长满常青芦苇的火山象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天宇。”她正确地表达了复活节岛留给人 们的印象。 复活节岛是迷人的。现在,由于定期班机开辟了复活节岛的空中航线,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旅 游者登上这个小小的大洋孤岛,领略复活节岛那神秘的风光。 当我们写完这本书时,我们十分高兴地告诉读者,复活节岛的珍贵文物已得到了国际上的保 护。1935年,智利政府宣布复活节岛为智利国家公园。1938年,智利政府宣布复活节岛是有 历史意义的遗迹。 1960年,智利大学校长胡安·戈麦斯·米拉斯拟定了一个修复复活节岛古迹的规划。同年, 智利考古学家冈沙洛·弗古埃罗阿修复了两个阿胡。随后,冈·弗古埃罗阿又同美国考古学 家乌依列亚姆·罗路依一起起草了修复岛上文物的专门报告。根据这些规划和报告,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和古物国际基金会于1967年特地成立了复活节岛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 复活节岛的文物保护。1970年,又有三座阿胡得到了修复。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在复活节岛建立一个国际博物馆和图书馆,把散落到世界各地 的石像、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奇特的木头小雕像等珍贵文物收集起来,并把那些与复 活节到有关的文件、报告、航海日记、绘画、航路指南、地图和书刊等也收集起来,坚决制 止洗劫复活节岛珍贵文物的强盗行径。专家们还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组织有各种研 究者参加的国际考察队,对复活节岛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 我们坚信,引人注目的复活节岛之谜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揭开,复活节岛的珍贵文物也 一定会得到妥善的保护。
上一页 [1] [2] [3]
|